配资股票网 秦始皇下令修的秦直道,没有混凝土,如何做到2000年不长草的?_西戎_秦国_匈奴
嬴政骄傲地展开手中的地图配资股票网,目光缓缓扫过,眼前的广袤疆域,仿佛在向他低语,这是属于他的天下。
当他的视线移至西部边境时,心中涌上了一股复杂的情感,目光不由得变得柔和。那片荒凉的土地,曾是他祖先的血海之地,西戎的铁骑几乎让秦国灭亡。嬴政闭上眼,虽然他并未亲身经历过那场屠杀,但脑海中仿佛可以听见当时的悲愤与怒吼,仿佛那首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”的战歌又回荡在耳边……
不久后,秦国百姓传来了一个震撼的消息:秦始皇将动用全国的力量,修筑长城,开辟直道。
然而,嬴政为何要如此坚定地修长城、建直道?这一切还得追溯到公元前771年。
那一年,周幽王在骊山下被西戎部落所杀。西戎的骑兵们一路横扫,攻入镐京,烧杀掠夺,曾经辉煌的西周都城在熊熊战火中化为废墟,华夏文明面临灭顶之灾。
看到这场灾难,中原各大诸侯国自然不甘坐视,可他们却也心有顾虑。西戎虽是蛮荒的游牧民族,但其骑射技艺无可匹敌,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。骑兵,几乎就是“陆战之王”。
展开剩余85%就在这时,一支来自西部的部落军团挺身而出,他们并非其他强大的诸侯国,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族——秦。秦族的勇敢不仅源于他们无所畏惧的部落精神,更因为他们拥有一项与众不同的优势——马。
秦人的祖先在数百年前迁至西部边疆,跟当地的西戎游牧民族学会了养马。那时,秦族的首领之子秦非子,以高超的马术技艺获得周王室的青睐,周天子为了奖励他,封他为“附庸”,赐姓嬴,并给他划定了一个五十里见方的土地,让他在这里建立自己的部落。
就这样,秦人有了自己的土地,也不再是戎狄之中的一部分,而是与他们分道扬镳。
初期,秦人与西戎相安无事,两个族群之间甚至有通婚的情况。但到了公元前841年,周王朝爆发了“国人起义”,西戎趁乱内侵,攻占了秦族的宗庙所在地犬丘,秦人遭受了惨烈的屠杀。从此,秦族与西戎结下了深仇大恨,血海之仇,世世代代难以化解。
整整七十年后,秦族终于迎来了复仇的机会。此时的镐京已经沦陷,西戎四处横行霸道,秦人有足够的理由再次挺身而出——敌人已在华夏大地肆意侵掠,自己则拥有强大的骑兵,为什么不反击?
在秦襄公的领导下,秦人护送周王室突破了西戎的重围,东迁洛阳。其他诸侯国纷纷响应,最终将西戎驱逐出境。周王室深受感激,于是正式册封秦国,秦族也由此登上了诸侯的舞台。
接下来的历史,大家都很熟悉了:商鞅变法,李斯辅政,秦国逐渐崛起,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。随着秦国逐渐强盛,西戎的处境越来越艰难。
曾经,两个族群的冲突几乎是你死我活,而如今,秦国已经不再是弱小的部落,而是成了可以碾压西戎的强大势力。
在秦军的猛烈进攻下,西戎的各部落纷纷崩溃,一些西戎族人选择融入秦国,而另一些则向北逃亡。而他们的逃亡之路,恰巧碰上了正在南下的匈奴。
匈奴,这个逐渐强大的民族,也开始崛起。北方的游牧部族被中原的诸侯驱逐后,匈奴吸纳了这些族群,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,最终形成了“匈奴联盟”。
到了战国时期,匈奴的势力已经逼近了战国七雄中的秦、赵、燕等国。匈奴联盟的首领,头曼单于,看准了赵国刚与秦国大战之后的疲软,试图趁机侵略赵国,为自己向中原进军铺路。
然而,赵国名将李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匈奴一个沉重打击,一举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兵。
这场战役让中原的诸侯国深刻意识到,游牧民族虽然骑射出众,但他们在粮草补给和攻城方面却是薄弱的。楚国人凭此发现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主意——既然敌人不会攻城,那就修建城池。
于是,长城的修建开始了,其他诸侯国也纷纷效仿,修建起自己的长城,抵挡外族入侵。
然而,匈奴联盟在中原各国互相征战之际,趁机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量土地。随着秦国的统一,嬴政终于能与匈奴一决高下。
秦国的“攘外”战略包括了三个大工程:收回河南、修建长城、建造直道,而蒙恬则成为这三个项目的关键人物。可以说,蒙恬大将军为秦国与匈奴的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首先是收回河南。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,北上击退匈奴,成功收复了河套以南的领土。
接着是修建长城。秦人世代与游牧民族对抗,嬴政深知,要彻底摧毁匈奴几乎不可能,因为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,他们的游动方式使得追击变得异常困难。因此,嬴政没有选择主动进攻,而是决定修建一道坚固的铜墙铁壁。他指派蒙恬将先前赵国、燕国的长城与秦国的城墙相连,修成一道巨大的防线,将匈奴牢牢挡在长城之外。
最后是修建直道。长城修建完成后,随之而来的问题是:如何供给驻守长城的士兵呢?西北地区土地贫瘠,粮食不足,怎么解决这一问题?嬴政再次展示了他的战略眼光,他命令蒙恬在咸阳与九原郡之间修建一条直道,作为物资运输、人员调动的高速通道。
这条“秦直道”全长七百多公里,贯穿十四个县,路面最宽处达到六十米,宽度常规为二十米。与长城相交,它犹如箭矢指向北方的匈奴。直道上设有驿站、烽火台和哨卡等设施,甚至为皇帝出巡修建了宫殿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尽管两千多年过去,直道的道路依然保持着清晰可见的痕迹。
秦直道的建设技术也是一大亮点。它所用的土被称为“熟土”,经过高温处理,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减少,草种和有机物无法生长,确保了道路的持久性。加之当时的石夯技术,夯实后的土层坚固如钢,能够承受重型车轮的碾压,而不被破坏。
这些壮丽的工程成就了秦国的强大,而其中的智慧与劳动更应被铭记。无数人民在这些伟大的建设中付出了生命与汗水,他们的辛劳铸就了历史的辉煌。而正是这些工程,使得外族再也不敢南下,长城与直道成为了秦国威慑外敌的强大象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